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土茯苓,中药材。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.的干燥块茎。具有解毒,除湿,通利关节的功效。主治杨梅毒疮,肢体拘挛,淋浊带下,湿疹瘙痒,痈肿疮毒。
别名
冷饭团、硬饭头、红土苓
性味归经
甘、淡,平;归肝、胃经。
功能
本品具有解毒、除湿、通利关节的功效。
主治
1.杨梅毒疮,肢体拘挛:本品甘淡,解毒利湿,通利关节,又兼解汞毒,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、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,为治梅毒的要药。
2.淋浊带下,湿疹瘙痒:本品甘淡渗利,解毒利湿,故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、带下、湿疹湿疮等证。
3.痈肿疮毒:本品清热解毒,兼可消肿散结。
4.西医诊为梅毒、湿疹、阴道炎、泌尿系感染、单纯疱疹、皮肤化脓性感染等属于湿热内蕴者。
相关方剂
土萆薢汤(《景岳全书》)、搜风解毒汤(《本草纲目》)。
药理作用
本品所含落新妇苷有明显的利尿、镇痛作用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绿脓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福氏痢疾杆菌、白喉杆菌和炭疽杆菌均有抑制作用。对大鼠肝癌及移植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。经动物试验推断:本品可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炎症过程而选择性地抑制细胞免疫反应。此外尚能缓解汞中毒;明显拮抗棉酚毒性。
医家论述
1.《本草纲目》:“健脾胃,强筋骨,去风湿,利关节,止泄泻,治拘挛骨痛,恶疮痈肿,解汞毒、银朱毒。”
2.《本草正义》:“土茯苓,利湿去热,能入络,搜剔湿热之蕴毒。其解水银、轻粉毒者,彼以升提收毒上行,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,故专治杨梅毒疮,深入百络,关节疼痛,甚至腐烂,又毒火上行,咽喉痛溃,一切恶症。”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服,15-60g。
外用:适量。
临床应用
1.治梅毒,可单用本品水煎服,如土草薛汤(《景岳全书》),也可与金银花、白鲜皮、威灵仙、甘草同用;若因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,常与薏苡仁、防风、木瓜等配伍治之,如搜风解毒汤(《本草纲目》)。
2.治疗热淋,常与木通、篇蓄、蒲公英、车前子同用;治疗阴痒带下,单用本品水煎服(《滇南本草》);治湿热皮肤瘙痒,可与生地、赤芍、地肤子、白鲜皮、茵陈等配伍。
3.治疗痈疮红肿溃烂,以本品研为细末,好醋调敷(《滇南本草》);治疗瘰疬溃烂,将本品切片或为末,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(《积德堂经验方》),亦常与苍术、黄柏、苦参等药配伍同用。
配伍应用
1.土茯苓配川芎:土茯苓善清热解毒、利湿通络;川芎能活血祛瘀、祛风止痛,善于走散,并兼行气,为血中之气药;又善行头目,为治疗头痛之要药。二药配用,共奏升清降浊、活血行气、清热除湿之功。适用于肝郁湿热头痛。
2.土茯苓配赤茯苓:土茯苓甘淡性平,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湿通络之功,为利湿解毒之要药;赤茯苓善清利湿热。二药配用,具有清热利尿、解毒之功。适用于湿热蕴结之小便淋浊,尤其对于尿常规检查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球者,用之效佳。
3.土茯苓配萆薢:二者皆有祛风利湿、解毒利关节之功,作用相近。但土茯苓解毒力大,作用偏入脾胃经;萆薢利关节力强,且长于分清别浊。二药配用,祛风解毒、分清别浊、除湿通淋、解毒力强。适用于风湿热痹证,痹证日久而见筋骨疼痛、屈伸不利者,及淋证、白浊。用于风湿热痹,则土茯苓用量宜大,可用至60-90克,辅用萆薢;用于痹证日久之筋骨疼痛、屈伸不利者,则萆薢用量宜大,一般30-60克,合用土茯苓。
食疗药膳
生地土茯苓煲龙骨
功效:汤中选用的生地有清热凉血、生津润燥的功效。土茯苓有清热、除湿、解毒、通利关节的功效。梅雨季节湿气重,皮肤容易瘙痒、起无名肿疖,喝此汤非常有效。
原料:龙骨(猪脊梁骨)500g,生地20g左右(或取块根一块),土茯苓20g(切片)。
做法:瓦煲中放适量清水,大火煲滚,放入各种材料,再滚后,改用中小火,煲3小时左右,加盐调味即可饮用。
用法:佐餐食用。
属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属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 Roxb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菝葜Smilax glabra药材。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Smilax菝葜属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