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石榴皮,中药材。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 L.的果皮。具有涩肠止泻,杀虫,收敛止血的功效。主治久泻,久痢,虫积腹痛,崩漏,便血。
别名
石榴壳、安石榴酸实壳、酸石榴皮、酸榴皮、西榴皮
性味归经
酸、涩,温;归大肠经。
功能
本品具有涩肠止泻、杀虫、收敛止血的功效。
主治
1.主要用于中气虚弱之久泻久痢,中气下陷之脱肛,虫积腹痛,便血崩漏等。
2.西医诊为慢性结肠炎、慢性菌痢、阿米巴痢疾等证属中气虚弱,泻痢不止者,蛔虫病、绦虫病、钩虫病等多种寄生虫病,以及消化道出血、功能性子宫出血等。
相关方剂
石榴皮散(《圣惠方》)。
药理作用
1.抗病原微生物作用:石榴皮煎剂对白喉杆菌、金黄色葡萄菌、史氏及福氏痢疾杆菌、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。水浸剂对红色表皮癣菌、奥杜盎氏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氏菌等此10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。石榴皮煎剂能抑制流感病毒生长,能抑制生殖器疱疹病毒。
2.对血液系统的影响:血浆蛋白凝固作用,可提高凝血因子功能和小血管收缩功能。
3.此外,石榴皮还有驱虫作用。
医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主蛔虫,煎服。
2.《本草纲目》:主泻痢,下血,脱肛,崩中带下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服,3-10g。入汤剂生用,入丸、散多炒用,止血多炒炭用。
临床应用
1.治久泻,久痢,可单用煎服,或研末冲服,或配肉豆蔻、诃子等药同用。
2.治久泻久痢而致中气下陷脱肛,配伍党参、黄芪、升麻等药。
3.治蛔虫、蛲虫、绦虫等虫积腹痛,配槟榔、使君子等同用,如石榴皮散(《圣惠方》)。
4.治崩漏及妊娠下血不止者,配当归、阿胶、艾叶炭等同用,如石榴皮汤(《产经方》)。
5.治便血,可单用煎服;或配伍地榆、槐花等药同用。
配伍应用
1.石榴皮配槟榔:石榴皮酸涩而温,能安蛔杀虫止痛;槟榔味苦辛而温,以杀虫消积为长。两药伍用,可使杀虫止痛作用大为增强,同时,槟榔还有助于虫体排岀。适用于蛲虫病等肠道寄生虫病。
2.石榴皮配黄连、黄柏:石榴皮酸涩收敛,入大肠经,能涩肠止泻痢;黄连、黄柏苦寒清热燥湿之效甚佳。三药合用,能凊热燥湿止泻。适用于久痢而湿热邪气未尽者。
3.石榴皮配使君子、槟榔:石榴皮酸涩而温,功善安蛔杀虫止痛;槟榔、使君子以杀虫消积功用为其所长,槟榔并能行气止痛。三药合用,行气消积,杀虫止痛。适用于虫积腹痛。
4.石榴皮配赤石脂、肉豆蔻:石榴皮入大肠经,能涩肠止泻痢;赤石脂甘温调中,酸涩质重,涩肠止泻,兼能止血;肉豆蔻辛香温燥而涩,温能散寒,涩可固肠,芳香能醒脾。三药合用,温中行气,涩肠止泻。适用于久泻、久痢、脱肛诸证。
5.石榴皮配黄芪、升麻、白术:石榴皮入大肠经,以涩肠止泻痢为主要功效;黄芪白术有益气健脾升阳之功;升麻入脾胃经,善引清阳之气上升,为升阳举陷之要药。诸药配伍,补中气升清阳而止泻固脱。适用于脾胃衰弱,气虚下陷所致的久泻及脱肛。
使用禁忌
本品有一定毒性,用量不宜过大,以免中毒。
不良反应
1.生物碱部分是石榴根皮的主要毒性成分,动物中毒后多死于呼吸抑制,对骨骼肌有藜芦碱或箭毒样作用。
2.石榴皮所含成分可致运动障碍及呼吸麻痹。轻度中毒症状可见眩晕,视觉模糊,软弱,小腿痉挛,震颤,蚁走感。严重者可见瞳孔散大,部分目盲,剧烈头痛,眩晕,呕吐,腹泻,衰竭,常发生惊厥及强直,膝反射亢进,终则呼吸麻痹而死亡。
3.中毒原因为内服过量。在防治上注意切勿过量使用,一般鲜皮不得超过50-100克,干皮不得超过30-60克。
4.中毒的救治方面,一般采用硫酸镁20-25克导泻,忌用蓖麻油导泻。呼吸困难者,可供氧气或人工呼吸,亦可注射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等。
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