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常山,中药材。为虎耳草科黄常山属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.的干燥根。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和西藏等地。具有涌吐痰涎,截疟之功效。常用于痰饮停聚,胸膈痞塞,疟疾。
别名
互草、恒山、七叶、鸡骨常山、翻胃木、黄常山、土常山、大金刀、大常山、树盘根、一枝蓝、鸡骨风、风骨木、白常山、摆子药
性味归经
苦、辛,寒;归肺、肝、心经。
功能
本品具有涌吐痰涎、截疟的功效。
主治
1.用于痰饮停聚,胸膈痞塞,疟疾。
2.西医诊为疟疾、心律失常、梅核气、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等属于痰饮停聚者。
药理作用
1.抗疟的作用:常山对实验性疟疾感染有显著疗效,有效成分为常山碱。常山根水浸膏对鸡疟(Gallinaceum)有显著疗效,醇提液亦有效。
2.抗阿米巴的作用:常山碱乙体外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较依米丁为强;对幼大鼠感染阿米巴原虫后的疗效较依米丁高,治疗指数也比依米丁大1倍。
3.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:常山碱甲、乙、丙均能降低血压,令脾、肾容积增加,心收缩振幅减小。
4.解热的作用:常山粗制浸膏、常山碱丙具有退热作用。
5.对平滑肌的影响:3种常山碱都引起运动抑制。常山碱甲与乙对小肠低浓度时抑制,高浓度时对子宫一般作用不明显。
6.抗病毒的作用:常山水浸液对甲型流感病毒PRs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7.抗肿瘤的作用:常山碱丙体外试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一定杀死作用。
8.此外,常山尚有一定的抗钩端螺旋体、催吐、抗补体等作用。
医家论述
《本草纲目》:常山、蜀漆有劫痰截疟之功,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阳分之后。用之得宜,神效立见;用失其法,真气必伤。夫疟有六经疟,五脏疟,痰、湿、食积、瘴疫诸疟,须分阴阳虚实,不可一概论也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涌吐可生用,截疟宜酒炒用。
临床应用
治胸中多痰,头疼不欲食:常山四两,甘草半两。水七升,煮取三升,内半升蜜,服一升,不吐更服。无蜜亦可。(《肘后方》)
配伍应用
1.常山配甘草:常山长于涌吐痰涎;甘草善于止咳化痰。两药配伍,具有涌吐痰涎,止咳化痰的作用。适用于痰饮停聚,胸膈壅塞,不欲饮食,欲吐而不能吐者。
2.常山配鳖甲:常山长于清热,开痰,截疟;鳖甲善于滋阴潜阳,软坚散结。两药配伍,可增强清热开痰,滋阴潜阳,软坚散结,截疟的作用。适用于疟久不愈而成疟母。
3.常山配青蒿:常山性寒,有清热,开痰,截疟之功;青蒿有清虚热,除骨蒸,解暑,截疟之用。两药配伍,可增强截疟和解除疟疾寒热的作用。适用于各种疟疾。
4.常山配黄芪:常山性寒,有清热,开痰,截疟之功;黄芪有补气,升阳,固表之用。两药配伍,可增强清热开痰,补气升阳,截疟固表的作用。适用于虚人久疟不止。
使用禁忌
正气不足,久病体弱及孕妇慎服。
不良反应
1.中毒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、便血;严重时能破坏毛细血管而导致胃肠黏膜充血或出血;并能引起心悸、心律不齐、紫绀及血压下降,最终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。
2.中毒救治:大量呕吐时,肌注氯丙嗪25-50毫克,每日2次。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1500-2000毫升,以稀释毒素。口服维生素B1、C、K等。血压下降者,静脉滴注去甲基肾上腺素2毫克;心功能不全者,酌情给予强心药物。
3.常山中毒多因口服用量较大所致。所以,预防措施为在应用时一定要掌握好用量,而且制后再服,以免中毒。
黄常山属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