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大团囊虫草,中药材。为麦角菌科真菌大团囊虫草Cordycepsophioglossoides(Ehrenb.)Link的子座。分布于江苏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具有活血,止血,调经之功效。常用于血崩,月经不调。
性味归经
微涩,温。归肝经。
形态特征
大团囊虫草:又名树生虫草、大团囊草。子座由根状、多分枝的菌丝索固定于土下的寄主上,地上部分高2-8cm。柄粗1-2.5mm,少分枝,暗绿色至紫褐色,有纵纹。头部椭圆形、倒卵形至棒形,长5-13mm,粗3-5mm,暗褐色,干后近黑色。子囊壳卵形,(600-650)μm×300μm,孔口凸出。子囊细长,(300-400)μm×(7-8)μm。孢子线形,透明无色,有多数横隔,成熟时断裂成(3-4)μm×(2-2.5)μm的小段。
分布区域
分布于江苏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功能
本品具有活血、止血、调经的功效。
主治
用于血崩,月经不调。
医家论述
刘波《中国药用真菌》:“活血,调经。治血崩和月经不调。”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炖鸡、鸭。
配伍应用
1.治血崩,月经不调:大团囊虫草、地榆各6g。水煎服,每日2次。(刘波《中国药用真菌》)
2.治血崩:大团囊虫草6g,仙鹤草9g,景天三七15g。煎服。(《中国药用孢子植物》)
性状鉴别
子座长2-6cm,基部残有根状菌丝束。头部椭圆形、倒卵形或棒形,长5-13mm,直径3-5mm,黑褐色或暗褐色;柄部直径1-2.5mm,少分枝,暗绿色,有纵纹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黑褐色。气微腥,味淡。
采收加工
夏、秋季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团囊虫草,中药材。为麦角菌科真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