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中药桑白皮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,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。
性味归经
甘,寒。归肺经。
功能主治
1.泻肺平喘
本品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而平喘。治肺热咳喘,常配地骨皮同用,如泻白散;若水饮停肺,胀满喘急,可配麻黄、杏仁、葶苈子等宣肺逐饮之药同用;治肺虚有热而咳喘气短、潮热、盗汗者,也可与人参、五味子、熟地等补益药配伍,如补肺汤。
2.利水消肿
本品能泻降肺气,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,尤宜用于风水、皮水等阳水实证。全身水肿、面目肌肤浮肿、胀满喘急、小便不利者,常配茯苓皮、大腹皮、陈皮等,如五皮散。
药理作用
桑白皮含伞形花内酯、东莨菪素和黄酮成分桑根皮素、桑素、桑色烯、环桑素、环桑色烯等。亦含有作用类似乙酰胆碱的降压成分,并含鞣质、黏液素、挥发油、树脂丹宁醇、谷甾醇、右旋葡萄糖及棕榈酸等。本品煎剂有利尿作用;有轻度镇咳作用;有降压、镇静、镇痛、抗惊厥作用;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、福氏痢疾杆菌、发癣菌均有抑制作用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~15克;或入散剂。
外用:适量,捣汁涂或煎水洗。
传统应用
1.治小儿肺盛,气急喘嗽:地骨皮、桑白皮(炒)各一两,甘草(炙)一钱。锉散,入粳米一撮,水二小盏,煎七分,食前服。(《小儿药证直诀》泻白散)
2.治咳嗽甚者,或有吐血殷鲜:桑根白皮一斤。米泔浸三宿,净刮上黄皮,锉细,入糯米四两,焙干,一处捣为末。每服米饮调下一、二钱。(《经验方》)
3.治水饮停肺,胀满喘急:桑根白皮二钱,麻黄、桂枝各一钱五分,杏仁十四粒(去皮),细辛、干婪各一钱五分。水煎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4.治小便不利,面目浮肿:桑白皮四钱,冬瓜仁五钱,葶苈子三钱。煎汤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5.治卒小便多,消渴:桑根白皮,炙令黄黑,锉,以水煮之令浓,随意饮之;亦可纳少米,勿用盐。(《肘后方》)
6.治糖尿病:桑白皮四钱,枸杞子五钱,煎汤服。(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)
7.治传染性肝炎:鲜桑白皮二两,白糖适量。水煎,分二次服。(《福建中医药》(3):26,1961)
8.治产后下血不止:炙桑白皮,煮水饮之。(《肘后方》)
9.治小儿尿灶丹,初从两股起,及脐间,走阴头,皆赤色者:水二升,桑皮(切)二升,煮取汁,浴之。(《千金方》)
10.治石痈坚如石,不作脓者:蜀桑根白皮,阴干捣末,烊胶,以酒和敷肿。(《千金方》)
11.治蜈蚣毒:桑根皮捣烂敷或煎洗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12.治坠马拗损:桑根白皮五斤。为末,水一升,煎成膏。敷于损处。(《经验后方》)
适宜人群
适合肺热咳喘、水肿胀满、小便不利、面目水肿、高血压者等。
禁忌人群
1.性质寒凉,清泻肺热。外感风寒、肺虚无火寒嗽者不宜服用;久病体虚、咳喘气短、咳嗽痰白者禁大量或单味药长期服用。
2.有利尿作用,可使尿量及钠、钾离子和氯化物排出量均增加。有电解质紊乱者忌用;遗尿症、小便频数者忌大量久服。
3.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,低血压者忌大量久服。
配伍禁忌
中西药配伍禁忌:
①桑白皮不宜与阿托品同用,阿托品可抑制桑白皮的降压作用、扩张血管作用和祛痰作用;
②桑白皮水溶性成分具有导泻作用,不宜与泻药同用,以免严重腹泻反应。
经》,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,亦名桑根白皮。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,亦名桑根白皮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,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,亦名桑根白皮。秋末叶落时至次春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