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中药车前子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,车前子为车前科植物车前、大车前或平车前的种子。
性味归经
甘,寒。归肾、膀胱经。
功能主治
1.清热利尿
用于小便不利,全身浮肿,或膀胱湿热之小便赤涩热痛,常与萹蓄、木通、滑石等配伍,如八正散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)。
2.渗湿止泻
用于暑热泄泻,小便不利,可配伍香薷、人参、茯苓、猪苓,即车前子散(《杨氏家藏方》)。
3.清肝明目
用于肝热目赤肿痛,可与菊花、密蒙花、黄芩同用。若肝肾俱虚、视物昏花者,可与熟地、菟丝子、枸杞子等配伍。
4.化痰止咳
用于咳嗽痰多,可与桔梗、杏仁、紫菀等同用。
现代常用于急、慢性肾炎,尿路感染,急性角膜炎,支气管炎,高血压,阴道滴虫病等。
药理作用
含多量黏液质、桃叶珊瑚苷,并含车前子酸、胆碱、腺嘌呤、琥珀酸、树脂等有效成分。
具有利尿作用,既能增加尿量,又能增加尿素、尿酸和氯化钠的排泄,改善泌尿功能;具有抗氧化作用,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,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;具有强壮作用,提高抗疲劳和抗缺氧能力;可降低眼压;能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,稀释痰液而祛痰;另可致缓泻,有抗炎抑菌等作用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5g(布包入煎);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适量,水煎洗或研末调敷。
便方举例
1.车前子茶(《现代中药临床手册》):车前子9~18克。每日1剂,加水煎煮2次,代茶饮服。清肝利水,用治高血压病。
2.车前子散(《新医学》):车前子适量。炒后研成细末。每次5克,每日3次,饭前温开水送服。渗湿健脾,用治消化性溃疡、慢性胃炎、急性胃炎。
3.刺车黄煎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:刺柏子9克,车前子9克,黄柏9克。每日1剂,加水煎煮2次,早、晚分服。清热利湿通淋,用治泌尿系感染,尿频、尿急、尿痛,或伴发热。
4.石栀二草煎(《药学学报》):石韦30~60克,车前草30~60克,生栀子30克,甘草9~15克。每日1剂,加水3000毫升,煎煮40分钟,过滤取汁,灌入热水瓶,当茶饮服。清热利湿,通淋排石,用治泌尿系结石。
5.椒目车葶饮(《中国奇方全书》):蜀椒目10克,车前子10克,葶苈子10克。每日1剂,加水煎煮2次,早、晚分服。健脾利水助运,用治慢性肾炎,脾虚湿渍,面目四肢虚浮,下肢尤甚,时肿时消,劳累或午后加重,食少乏力,尿少便溏。
6.车前子汤(《浙江中医杂志》):车前子60克。每日1剂,加水煎煮,早、晚分服。清肝泻火,渗湿利水,用治急性充血性青光眼,肝火炽盛,两目胀痛,视物不清,头痛如裂,恶心呕吐,巩膜充血,瞳孔散大,心烦口干,夜寐不安,尿赤便秘。
7.驻景丸(《和剂局方》):车前子90克,熟地黄90克,菟丝子150克。以上药物研成细末,混合均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次30粒,每日2次,温酒送服。补肝肾,增目力,用治肝肾俱虚,眼昏黑花,目生障翳,迎风流泪。
适宜人群
适合小便不利、淋浊带下、水肿胀满、暑湿泻痢、目赤障翳、痰热咳喘者等。
禁忌人群
1.性寒凉,凡脾胃虚寒、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长期服用;早衰患者忌大量长期单味药服用;子宫颈癌患者忌用。
2.功能利尿渗湿,长期服用有伤津耗液之弊,阴虚精滑,元气下陷、不能摄精者慎用;小便频数、大便燥结者慎用;缺铁性贫血患者忌用;轻度烧烫伤患者忌用。
3.性专降泻,内伤劳倦,如气短、乏力等症;阳气下陷如脱肛、子宫脱垂等不宜单味药大量长期服用;早泄患者忌用;帕金森病患者忌用。
4.有降低血压的作用,低血压患者忌大量长期服用。
5.利尿作用较强,水、电解质紊乱者慎用。
6.性滑利,有滑胎之弊,孕妇、先兆流产者禁大量单味药久服。
饮食禁忌
忌辛辣,不宜多食葱、蒜、辣椒或油炸香辣之物;戒烟酒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