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中药火麻仁出自《神农本草经》,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。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火麻仁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,诸家本草都认为火麻仁是一味润肠通便而兼有补养作用的药物。
别名
麻子、麻子仁、大麻子、大麻仁、白麻子、冬麻子、火麻子。
营养成分
火麻仁含蛋白质19%,脂肪油约26%。在脂肪油中,饱和脂肪酸为4.5%~9.5%,不饱和脂肪酸中,油酸约为12%,亚油酸为53%,亚麻酸为25%。另含生物碱微量、葡萄糖醛酸、卵磷脂及维生素E等。
性味归经
甘,平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功能主治
1.润肠通便、滋养补虚
用于年老体弱,妇女产后由于津亏血少所致肠燥便秘,可单用捣烂,加米煮粥食,或与大黄、枳实、杏仁、白芍、厚朴同用,即麻子仁丸(《伤寒论》)。
2.通淋活血
用于小便淋漓涩痛,可与米煮粥,着葱、椒煮熟空腹食;用于月经不调,可与桃仁、红花等同用。
此外,若与黄柏、栀子共研调涂,可治水火烫伤。
现代常用于老年性便秘、尿路感染等。
药理作用
1.润肠通便
火麻仁中的脂肪油有润滑肠道的作用,同时在肠中遇碱性肠液后产生脂肪酸,刺激肠壁,使其蠕动增强,从而达到通便作用。
2.利水通淋
火麻仁有利水通淋的功效,能促进人体尿液生成,加快体内多余水分代谢,可用于治疗用于尿路感染、小便淋漓涩痛、消渴、热淋、风痹、痢疾等症。
3.活血调经
促进人体气血运行,宜于治疗血瘀证。对月经不调、痛经等妇科症状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。
4.降脂降压
研究表明,火麻仁能明显抑制人体内血清胆固醇升高,而具有降血脂作用。此外,还能够有效降低血压,而对心率和呼吸却没有任何影响。
5.补益虚劳
临床上用于消渴阴亏所致肠燥病人,效果显著。多与益气生津药同用,以滋阴补虚而润燥。
6.修复心肌
火麻仁有修复受损心肌细胞的作用,对心脏受损有修复和保健作用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~15克;或入丸、散。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食疗药膳
1.火麻仁绿茶
材料:火麻仁20克,绿茶2克,蜂蜜适量
做法:将火麻仁洗净备用。锅内入火麻仁、绿茶,加适量清水熬煮。待熬出药味后,加蜂蜜调匀即可饮用。
功效:活血润肠。适合血虚型的便秘患者。
2.黄芪麻仁蜂蜜饮
材料:蜜炙黄芪20克,生火麻仁10克,蜂蜜15克。
做法:火麻仁打碎,黄芪切片,上两者水煎取汁,趁温热时兑入蜂蜜,拌匀即成。
功效:补气、润肠、通便。用于大肠癌、气虚便秘等病症。
3.双仁粥
材料:火麻仁(炒)10克,杏仁10克,板栗30克,芝麻15克,粳米50克。
做法:将杏仁去皮,与麻仁一起砸碎;板栗炒熟去外壳,切碎;芝麻炒香。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中,加水适量,煮沸后,加入粳米熬粥,即可食用。
功效:润肠通便。用于津亏肠燥便秘者。
4.麻仁苏子粥
材料:火麻仁(炒)15克,紫苏子15克,粳米50克。
做法:先将火麻仁、紫苏子洗净,研磨为极细末,加水再研,滤汁去渣,以汁煮粳米粥。每日1~2次,早晚服用。
功效:降气润肠,通导大便。用于津亏肠燥便秘,肺燥咳嗽。
5.麻仁果子糕
材料:火麻仁10g,芝麻5g,栗子粉、玉米面各50g,红糖适量。
做法:将火麻仁、芝麻打碎,与栗子粉、红糖同入玉米面中拌匀,以水合面蒸糕。
功效:补益脾肾,润肠通便。适于脾肾气虚之便秘者。
对症方剂
1.大便不通:火麻仁、粳米各适量。将火麻仁烘干后研磨成粉;粳米淘洗干净,加水煮粥,至粥成时拌入火麻仁粉即可。
2.白痢:火麻仁10克,绿豆100克,白糖少许。将火麻仁和绿豆分别用清水洗净,然后将火麻仁入锅煎水,取汁与绿豆同煮,至绿豆熟烂调入白糖食用。
3.烫伤、烧伤:火麻仁、黄柏、栀子、猪脂各适量,将中药材用火烤干存性,共研末,调猪脂涂抹于患处。
4.赤流肿丹毒:火麻仁适量,将其捣烂后加少许水和匀敷于患处即可。
5.月经异常:桃仁二升,麻子仁二升,合捣,酒一斗,渍一宿,服一升,一日三次,夜间加服一次。
适宜人群
适合肠燥便秘、小便淋涩、月经不调者等。
禁忌人群
1.性滑利,具有缓泻作用,慢性肠炎、腹泻者忌服。
2.有降低血压的作用,低血压患者不宜大量长期服用。
3.久服多用损肾气,加重精关不固和阴茎疲软,故滑精、阳痿者忌久服、多用。
4.青光眼患者忌服。
5.带下、孕妇不宜大量长期服用。
配伍禁忌
1.中药配伍禁忌:畏牡蛎、白薇;恶茯苓。
2.中西药配伍禁忌:不宜与阿托品等抗胆碱药合用。
饮食禁忌
忌食碱性重的面食和点心和辛辣热性食物,如白酒、胡椒、羊肉、狗肉等。不宜与莲子、乌梅、高粱、豇豆等味涩或酸之品同用。
毒副作用
火麻仁含有较多的脂肪油,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中毒反应,大多在1-2小时内发作。其有毒成分为毒性蛋白质、蕈毒素。首先表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头晕、头痛,继而四肢麻木、烦躁不安、精神错乱、定向丧失、手舞足蹈、脉速、心悸,少数出现幻觉、血压升高、抽风、衰竭而死亡。
选购保存
表面灰绿色或灰黄色,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,两边有棱,顶端略尖,基部有1个圆形果梗痕;果皮薄而脆,易破碎;种皮绿色,子叶2个,乳白色,富油性;以颗粒饱满、气微,味淡者为佳。
子、大麻仁、冬麻子、线麻子等,为桑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