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标药公众号
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

中草药资料网站

www.biaoyao.com

胃脘痛中医诊疗方案及基本方

ID:17314 / 打印

胃脘痛——胃脘痛基本方(于慎中方)

【组成】生白芍15-30g,炙甘草6-10g,川楝子10g,延胡索10g

【功效主治】通滞止痛。用于胃脘痛。

【方解】胃脘痛可因致病因素不同,有寒凝、气滞、热郁、湿阻、气虚、血 瘀等多种见证,诱发因素亦较为复杂。临床上以上述诸证兼夹者为多见。病机特 点往往是寒热虚实,诸证错杂,气滞血瘀,合而致病,使中焦枢机不利,胃气失 于通降,滞而为痛,故临床症状突出表现为疼痛。疼痛为标,滞而失于通降为本, 即所谓痛则必滞,滞甚痛愈重。治疗当以通滞止痛为先。于师选用芍药甘草汤, 方中白芍柔肝缓肝,炙甘草甘缓调中,二药相伍,缓急止痛。因肝以气为用,柔缓则肝用自调而中气调畅,所谓“治肝即可安胃也”。方中合金铃子散,理气散瘀, 行滞止痛。两方合用共奏缓急安胃,行滞止痛之功。再结合辨证,在该方基础上加减治疗。

【加减】

1.气虚胃脘隐痛,喜按,进食少量则痛缓,倦怠乏力,舌质淡苔白,脉弱。 加太子参、党参、炒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砂仁、广陈皮、黄芪等。

2.阳虚胃痛喜暖喜按,得食则缓,泛逆清水,舌质淡苔白,脉细弱,加黄芪建中汤;痛甚者,可加良附丸以增强散寒止痛之力,若伴腹痛泄泻,加理中汤; 若阴寒内盛,脘腹痛剧,呕不能食,痛不可近,手足逆冷,脉象沉伏,加大建中 汤;寒甚者可酌加制附子、肉桂等。

3.阴虚胃痛如灼,嘈杂似饥,形瘦食少,口燥便干,舌红少津或有裂纹, 脉细数。酌加甘寒之品,稍加益气、调气之药,如北沙参、石斛、麦冬、乌梅、 生地、玉竹、太子参、山药、佛手、玫瑰花等。

4.气滞凡痛发于情志不畅,忧郁恼怒之后,症见胃脘胀闷,攻撑作痛,牵 及两胁,嗳气,脉弦者,宜选加郁金、香附、青皮、佛手、木香、陈皮、柴胡等, 并注意配伍柔肝酸泄之木瓜、当归等;若气郁化火,痛势急迫,嘈杂反酸,烦躁 易怒,口苦,舌质红苔黄,脉弦数,加梔子、香附、枳壳、黄连、青皮、蒲公英、 黄芩,并稍佐吴茱萸。

5.食滞痞胀而痛,拒按,嗳腐吞酸,舌苔厚腻,脉滑者,加槟榔、炒三仙、 莱菔子、枳实、鸡内金;如素体脾胃虚弱,复加食滞者,当消补兼施,选加香砂 枳术丸。

6.湿滞脘痛痞闷,恶心泛逆,呕吐涎沫,身重倦怠,舌苔白滑,脉濡者, 宜加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白蔻仁、藿香、苍术、砂仁等,亦可加平胃散。

7.血瘀多为素有胃痛宿疾,症见脘痛如刀割,或如针刺,部位固定,夜间 痛甚,舌质紫暗或有瘀斑,脉弦涩。合入丹参饮,或失笑散,或加血竭,如兼有 出血者,可加二七、白及、茜草、云南白药等活血止血之品。

另外,如兼有外感表证,症见恶寒,身热,头身疼痛者,合香苏饮并加生姜 以疏表;吐酸者加锻瓦楞子、乌贼骨;胃虚有热,呃逆呕吐,舌苔薄黄,脉虚数 者,加橘皮竹茹汤,并酌加枇杷叶、生姜、清半夏等。

【验案】王某,女性,70岁。1982年5月18日初诊。胃脘痛间断发作10 年,经多方治疗,仍有反复。近1个月来胃脘隐隐作痛,食后为著,纳差,口舌 干燥,欲冷饮,大便干燥,手足心热,舌质红少苔,舌边有瘀斑,脉细数。西医 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。于师辨证为胃阴不足兼夹瘀血,治以滋阴养胃、活血止 痛。处方:基本方加生地黄、麦冬、石斛、沙参、丹参、丹皮、五灵脂。3剂后 疼痛减轻,6剂痛止,胃纳转佳。嘱逐渐增加每餐饮食,以充养胃气,避免食用 辛辣煎炸食物。上方加减调理月余而愈。随访6年未复发。

【方源】孙健民,马丽亚?于慎中治疗胃脘痛经验.山西中医,1994, 10 (3): 9

胃脘痛——调气汤(张其昌方)

【组成】柴胡18g,桂枝10g,法半夏15g,党参15g,黄连6g,干姜10g,厚朴10g,陈皮8g,瓜蒌皮12g,白芍15g,炙甘草10g,大枣5枚,水煎服。

【功效主治】平调寒热,疏利气机,通达三焦。用于胃脘痛。

【方解】张老认为,胃脘疼痛虽可由气血阴阳虚实各种原因所致,然其根本 原因在于寒热失和,气机紊乱。其病变虽在胃脘,而病变中心在三焦。凡病变偏于中焦者,症见胃脘疼痛’恶心呕吐,呃逆;病偏上焦者,可并见目眩,胸胁苦 满,咽中如梗;偏于下焦者,可并见腹胀肠鸣、便溏泄泻或干结等症。根据临床 实践,张老拟定了平调寒热、疏利气机、通达三焦为治则,以“调气汤”为主方 的治疗方法。本方由小柴胡汤合黄连汤化裁而成,方中以柴胡疏解少阳郁滞,半 夏和胃降逆,二者合用可疏利气机,平调升降,桂枝、干姜散胃中之寒,瓜蒌皮、

黄连清泻热邪, 二者合用以调和寒热。且瓜蒌皮散结疏气,宣通上焦,陈皮、厚朴理气宽中,舒畅中焦,白芍行滞缓痛,党参、炙甘草、大枣益气和中。合而用 之,使水火调和,升降平衡,三焦通畅。凡胃脘疼痛,无论病发暂久,外感内伤,男女老幼,均可加减用之。

【加减】病位偏上焦者,胃脘疼痛,伴咽中如梗,胸胁苦闷,原方去党参、白芍,加結梗、浙贝母各10g;病位偏下焦者,伴腹胀肠鸣,便溏或干结,原方 去干姜、瓜蒌皮,加生姜15g,槟榔10g;寒邪偏重者,胃脘痛突然发作,形寒呃 逆,舌苔薄白,脉弦紧,方中重用桂枝为15g,减黄连至3g,服后啜粥助汗;热 邪偏重者,胃脘灼痛,口苦咽干,心烦口渴,舌质红苔黄、脉滑数弦,原方去桂 枝、干姜,加百合15g,蒲公英15g,石斛10g;食停滞者,伴脘腹胀满,嗳腐吞 酸,大便不爽,舌苔黄白厚腻,脉滑数,原方去白芍、党参,加麦芽30g,藿香 lOg,山楂lOg;气滞血瘀者,病程较久,胃脘痛有定处,拒按,痛如针刺或刀割, 舌质紫暗,脉涩,原方去党参、白芍、大枣,加赤芍15g,桃仁15g,丹参15g, 红花5g,降香5g;脾胃虚寒者,胃痛隐隐,喜暖喜按,泛吐清水,纳减神疲,便 溏,脉软弱迟,舌质淡苔白,原方去瓜蒌皮,减黄连至3g,加党参15g,黄芪15g, 干姜5g,桂枝5g。

【验案】宾某,男,30岁。1985年9月25日初诊。自1972年以来,胃脘 疼痛反复发作,迄今已历14年。近来发作频繁,发则胃脘痛如刀绞锥刺,腹皮冲 起,辗转呻吟于床第之间,其痛苦莫可名状。某医院拟作剖腹探査,患者因惧怕 而拒绝,前来求治。症见面色无华,嗳气,时作呵欠太息。脉沉弦小数,舌苔黄 白而腻。证属寒热不调,三焦气机紊乱。宜平调寒热,疏利气机。取调气汤加味: 柴胡15g,半夏15g,白芍20g,黄连6g,干姜6g,桂枝6g,川厚朴10g,陈皮 8g,茯苓15g,党参15g,瓜蒌皮10g,台乌药10g,炙甘草10g,大枣5枚,4 剂,水煎服。

复诊(9月30日):服上方后,胃脘疼痛明显减轻,已不呕,间有嗳气、太息,食纳略增。脉细弦,舌苔薄腻。原方去台乌药,加枳壳10g、麦芽15g以健脾理气。4剂。

三诊:诸症皆失,饮食正常,惟感疲乏,不任劳累。脉和缓,舌苔薄白。良 以久病初愈,正气不足,予黄芪建中汤加味以善后。半年后追访,其病未再复发, 劳动如常。

【方源】张旭东.张其昌谈治胃病的经验.湖南中医杂志,1988

标签: 中药良方 中药方剂 中草药图谱 中草药图片大全 
上一篇: 打火草
下一篇: 情志相关病——八味除烦汤(黄煌方)

作者:标药网官方 @ 标药网   2021-09-13

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。

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: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,可以点击: 养生保健

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,请遵医嘱,本站概不负责!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