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标药公众号
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

中草药资料网站

www.biaoyao.com

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临床观察

ID:15809 / 打印

【摘要】目的:观察服用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属肝胆实火,肝经湿热症的疗效。方法: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内服,随症加减,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,8周后统计疗效。结果:65例中治愈18例,占27.7%,显效44例,占67.7%,无效3例,占4、6%,前两者视为有效,有效率为95.4%,其中合并胆石证者11例,有效8例,无效3例。结论:以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为基础用方,治疗慢性胆囊炎确具良效。

【关键词】二汤;清热利肝胆

慢性胆囊炎系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,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,占85%~95%,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,如伤寒带菌者。本病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,也可慢性起病。胆囊炎在祖国医学中属“胁痛”范畴,是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。临床表现无特异性,常见的是右上腹部或心窝部隐痛,食后饱胀不适,嗳气,进食油腻食物后可有恶心,偶有呕吐。病程长,难治愈,易复发,不但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多困难,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。近一年来,我科选择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本病,取得了满意的疗效。现报告如下:

  1临床资料

1.1、病例来源 本组患者共65例,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3 年 8月本院门诊或住院就诊并排除有其它合并症的活动期患者。其中男24例,女41例,年龄最小的18岁,最大的75岁,病程6个月至5年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胁痛口苦,胸闷纳呆,恶心呕吐,发热恶寒或但热不寒,目黄肤暗,小便黄赤,大便粘滞或秘结,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.

1.2、诊断标准 (1)西医诊断标准:持续性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或伴右肩胛区疼痛;有恶心、嗳气、吞酸、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,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;病程长,在3月以上,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;胆囊区可有压痛和叩击痛;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、毛糙、胆囊缩小或肿大,胆囊收缩功能不良.(2)中医诊断标准;慢性胆囊炎属祖国医学‘‘胁痛’范畴,辨证常见的有1)肝胆湿热证 脘胁疼痛、拒按,食少纳呆,口苦口黏,厌恶油腻,恶心反酸,舌红苔黄腻,脉弦数或滑数。2)肝胆郁滞证 脘胁窜痛,胀闷不舒,精神抑郁,或心烦易怒,善叹息,嗳气频作,大便不爽或秘結,舌淡苔白、脉弦。

  2治疗方法

对应用各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,反复发作的65例病人全部停用已服和现服的抗生素、止痛及退黄等药物, 给予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,两周为一个疗程,连用1—2个疗程,处方组成:茵陈蒿30 g 、 栀子10 g、 大黄10g、龙胆草10g、当归10g、 柴胡10g、黄芩10g、泽泻10g 、木通6g 、车前子15g、、生地10g、甘草6g。水煎服,一日一剂。兼肝气郁滞证加香附10 g、 陈皮10 g ,兼肝火犯胃证加白术15 g 、白蔻10 g ,兼肝胃阴虚证加麦冬15 g、 川楝子10 g, 合并胆石证加金钱草25 g、 海金沙15 g、鸡内金10 g(研末冲服)、威灵仙30 g ,便秘甚者加芒硝,痛甚加木香10g延胡索10g

  3疗效判定与结果

参照卫生部药政局制定发布的《新药(中药)临床研究指导原则》中慢性胆囊炎的中医辨证标准判定疗效。

治愈:证候消失(症状、体征积分为0),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恢复正常,胆区疼痛消失,饮食、消化恢复正常;显效:证候明显改善(症状、体征积分改善>1/2),B超检查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,胆区压痛明显好转,饮食、消化明显好转;无效:症状无缓解(症状、体征积分改善未达到上述指标),B超检查显示胆囊壁及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及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。

治疗结果:按上述标准判定,65例中治愈18例,占27.7%,显效44例,占67.7%,无效3例,占4.6%,前两者视为有效,有效率为95.4%,其中合并胆石证者11例,有效8例,无效3例。可以看出,无效的3例中,兼合并症,说明本方对无合并症之胆囊炎疗效更好。

  4讨论

慢性胆囊炎是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病, 现代医学认为,慢性胆囊炎多系急性胆囊炎遗留或胆囊结石造成,轻者仅胆囊壁炎性细胞浸润,重者胆囊的正常结构破坏,纤维组织增生,瘢痕形成,甚至完全萎缩或硬化,丧失收缩功能。祖国医学认为,病因缘于邪热入里,与脾湿相合,病位在胆。但与肝、脾、胃密切相关。情志不遂,饮食不节,过食油腻,以及外感湿热,湿热蕴结肝胆,肝胆气郁,使肝的疏泄气机受阻而发病。治宜清泄肝胆实火,清利肝经湿热。“龙胆泻肝汤”与“茵陈蒿汤”都是著名的经方,本方将二者合二为一,组成合方,用于治疗胆囊炎属肝胆湿热型。

茵陈蒿汤出自《伤寒论》。由茵陈蒿六两、栀子十四枚、 大黄二两组成。能够清热,利湿,退黄。《伤寒论》用其治疗瘀热发黄,《金匮要略》以其治疗谷疸(1)龙胆泻肝汤出自《医方集解》,由龙胆草、黄芩、 山栀子、 泽泻、 木通、 车前子、 当归、 生地黄、 柴胡、 生甘草等10味药组成,具有泄肝胆实火,清下焦湿热的功效,,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,上泄肝胆实火,下清下焦湿热,两擅其功,切中病机。茵陈蒿善能清热利湿,与龙胆草配伍,强强相合,相得益彰,是为君药。黄芩、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,燥湿清热,通利三焦,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利,是为臣药。湿热的出路是导利下行,从膀胱渗泄。故用渗湿泻热之泽泻、木通、车前子助君药导湿热从水道排除。若小便赤浊者,适时加用淡竹叶,利尿功效更显。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,茵陈与栀子合用,具有较强的促胆囊收缩、加快胆汁排泄的作用。肝主藏血,肝经有热,本易耗伤阴血,且方中诸药又以苦燥渗利之品居多,更易损耗其阴,故用生地、当归滋阴养血,使湿邪祛而阴血不伤,以达标本兼顾之效,是为佐药。肝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,骤用大剂苦寒降泻之品,既恐肝胆之气被抑,又虑折伤肝胆生发之机,故用柴胡疏畅肝胆之气,并能引诸药入肝胆之经,佐以大黄泻热逐瘀,通利大便,导瘀热从大便而下。甘草调和诸药,护胃安中,二药并兼佐使之用(2)。综观全方,诸药补泄契合,环环相扣,泄中有补,清中有养,利中有滋,降中寓升,既能泄肝火,清湿热,又能养阴血,疏肝气,祛邪而不伤正,泻火而不伐胃,使肝火泄,湿热清,诸症除而病瘥愈,用于治疗胆囊炎属肝胆湿热型,疗效显著。

  参考文献

[1]邓中甲 方剂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293

[2]邓中甲 方剂学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 109

文章来源:医药界·学术版   作者:王冬梅

标签: 中药良方 中药方剂 中草药图谱 中草药图片大全 
上一篇: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方剂,疣子的治疗方剂
下一篇: 金边龙舌兰

作者:标药网官方 @ 标药网   2021-07-27

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。

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: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,可以点击: 养生保健

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,请遵医嘱,本站概不负责!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