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标药公众号
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

中草药资料网站

www.biaoyao.com

黄芪的功效与作用、禁忌和食用方法

ID:124031 / 打印

黄芪

益气固表、利水消肿、托毒排脓

脾胃气虚、表虚自汗者、疮疡久溃不敛者

外感初起、阴虚者

营养功效 注意事项 食用方法

功效作用

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,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根头,晒干,主产于中国内蒙古、山西、黑龙江等地,具有益气固表、利水消肿、托毒排脓等功效。 1、益气固表 黄芪甘、温,入脾经,为补益脾气之要药,可用于脾气虚弱、倦怠乏力、食少便溏。 2、利水消肿 黄芪既能补脾益气治本,又能利尿消肿治标,为缓解气虚水肿之要药,可治脾虚水湿失运,浮肿尿少。 3、托毒排脓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之功,使正气旺盛,具有托毒排脓、生肌敛疮的功效,可以用于疮疡、痈疽难溃等症。

营养价值

黄芪主要含黄芪皂苷、黄芪多糖、黄酮类化合物,还含有氨基酸、蛋白质、核黄素、叶酸、维生素D、β-谷甾醇、胡萝卜苷、咖啡酸、绿原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。其中黄芪多糖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,使细胞生长旺盛,并能缓解疲劳。黄芪多糖、皂苷对造血功能有保护和促进作用,黄芪黄酮和皂苷能保护缺血缺氧心肌。

不宜同食 1、南杏仁 黄芪不宜与南杏仁一同食用,可能出现身体不适。 适宜和禁忌 适宜:脾胃气虚、表虚自汗者、疮疡久溃不敛者 黄芪入肺、脾二经,可补益脾气,适宜于平日气虚乏力、食少便溏以及脾虚不运化水湿导致的水肿尿少者食用。黄芪可以益卫固表止汗,适用于表虚不固、气虚自汗者食用。黄芪可以托毒排脓、生肌敛疮,适宜于疮疡中期正虚毒甚,不能溃破及体虚久溃不能收敛的患者。 禁忌:外感初起、阴虚者 黄芪会加重上火症状,又能止汗,故外感初起、无汗、食积内停、热毒炽盛者均不宜食用。黄芪性味甘、微温,阴虚患者服用后会助热,易伤阴动血。 母婴宜忌

孕妇应谨慎食用。黄芪具有补气作用,在怀孕后期应谨慎食用,因属于补气之物,可能造成胎儿过大,不利于生产。

婴幼儿应谨慎食用。婴幼儿体内各组织器官尚未完全发育,生理功能不成熟,不宜擅自乱补,尤其是药性偏温的黄芪,以免产生不良反应。

温馨提示

黄芪应置于通风干燥处,防潮、防蛀。

食用方法

1、泡水 将黄芪洗净,取适量直接放入热水中,待水温适宜后饮用。

标签: 药食功效 

作者:标药网官方 @ 标药网   2024-11-29

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。

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: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,可以点击: 养生保健

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,请遵医嘱,本站概不负责!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